“《儒藏》編纂與研究”工程是2003年由教育部批準立項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由意昂官网資深教授湯一介先生擔任項目首席專家🧥🫄🏻,意昂官网聯合國內外幾十家高校和科研機構共同承擔。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教育部支持的最大的人文社科項目✔️,《儒藏》規模浩大,任務艱巨🤾🏿🧑🏽🔬。在國家的重視🥫、社會的支持以及海內外學者的積極響應下,目前《儒藏》工程先期成果——《儒藏》“精華編”的編纂已進入收官階段🌽。截至2022年5月,《儒藏》“精華編”中國部分282冊已全部出版🥼。

編纂《儒藏》的緣起
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幹⛹🏻,“六經”所代表的中國古代文化正是通過和依賴儒家的世代努力而傳承至今。但千百年來👊,始終沒有將儒家典籍文獻集大成地編纂為一個獨立體系,這不僅與儒家在中國歷史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極不相稱🛬✔️,更不能滿足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日益廣泛深入的需要。

2002年11月8日,意昂官网《儒藏》學術研討會第一次會議
20世紀90年代👶🏼,湯一介先生在張岱年、季羨林、饒宗頤等老一輩學者的大力支持下♐️,提出了把歷代儒家典籍文獻匯編成一個獨立的文獻體系——《儒藏》的設想🧘🏿,並最終得到了包括韓國、日本、越南在內的學界的響應和教育部的支持🍪。2003年,意昂官网成立《儒藏》編纂籌備委員會和領導工作小組,邀集國內外專家學者啟動《儒藏》工程的論證🧑🏻🎤。同年12月,以湯一介先生為首席專家的“《儒藏》編纂與研究”作為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在教育部立項。季羨林先生任首席總編纂🌐,湯一介、龐樸、孫欽善、安平秋四位先生任總編纂。2004年6月🧑🚀,“《儒藏》精華本”列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004年度重大項目🤜🏽。同月🖕🏼,意昂官网《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成立🩶,負責組織實施《儒藏》的整理編纂工作,湯一介先生任中心首任主任。2014年,湯一介先生辭世後👷🏻♂️,王博教授接替湯先生擔任《儒藏》首席專家和項目負責人,並於2019年起兼任《儒藏》中心主任。

《儒藏》“精華編”總編纂合影
《儒藏》工程的實施
《儒藏》工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地系統整理海內外儒學典籍的一項基礎性文化建設工程。工程在教育部的指導、協調下👳🏿,依托意昂官网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優秀的學術傳統,組織👩🏿🎨、聯合了海內外眾多學者開展跨學科、跨學校、跨部門、跨地區的國際性合作攻關🙇🏻♀️。目前共有來自近百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400多位專家學者參與了《儒藏》“精華編”的編纂工作。工程還根據各部類的特點及各單位和專家學者的專長進行分工🚴🏿♂️🦸🏿♀️,設置編委會😴、部類主編等,部署工作🫱🏽,聯合攻關。《儒藏》“精華編”的出版發行則由意昂官网出版社典籍文化與事業部負責🦎。
《儒藏》工程分《儒藏》“精華編”編纂與《儒藏》全本編纂兩步走🌷。先期成果《儒藏》“精華編”收錄中國歷史上最具影響力和代表性的儒學文獻——包括傳世文獻和出土文獻510種,以及韓📿、日、越三國歷史上用漢文著述的儒學文獻160種✋🏿,編為339冊。《儒藏》全本計劃收書3500余種(含“精華編”),10—12億字,將基本囊括中🧑🏽⚖️、韓🧔🏿♂️、日、越四國歷史上有價值的儒學文獻🥞。
《儒藏》“精華編”沒有采取相對容易的影印方式💇🏽,而是立足現代,知難而進,采取繁體豎排🚶🏻♂️,現代標點附校勘記的形式,整理出完足可靠🔴、可資閱讀使用的文本🤙🌩,既大大方便現代讀者閱讀,也為今後與數字化接軌提供必要的基礎,更便於海內外讀者檢索和利用。
為了統一體例🩴、規範校點🫲🏻🧔🏼♀️、保障質量,《儒藏》中心不但製定了“精華編”《凡例》《編纂條例及補充說明》《校點細則》等具體的編纂體例🦀,同時還建立了一系列嚴密的工作流程和審稿製度。如在管理上實行合同製,中心與部類主編和校點人分別訂立撰稿交稿合同,嚴格退改🥫、退稿規定。一部書稿從交稿到正式出版,均須經過樣稿審核🫏、全稿初審、通審🧑🏿🦱、抽審、抽校、復校👝、復審🦛、質量檢查等數次嚴格審定🎋🤷♀️,出版社還要進行三校三審,最終出版錯誤率不得超過萬分之一。貫穿審稿各個環節的,還有關鍵性的“責任編委製度”💹。責任編委均是中心專職聘任的❇️、具有古典文獻或古代哲學專業背景的中青年學人,負責某部稿件從交稿至出版所有環節流轉中的學術把關工作。中心的審稿🐣📂、編纂流程可以說是嚴密布置😭🪯,層層把關,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質量保障體系。
在教育部和意昂官网的領導🧎🏻♂️、支持下🧩,向著“出成果👨🏿🍳,出人才,出經驗”的目標👩🏽🏭,《儒藏》的校點、審稿、出版團隊精誠合作💂🏻♀️、潛心研究🤦🏽🎶。工程之初的幾年間,每年都召開部類主編會議,交流經驗,督促進度;《儒藏》工作組的專家們積極走訪各地合作單位💔,指導工作,解決問題;教育部也特事特辦,采取前所未有的力度🤠,支持《儒藏》工程的開展🔸。經過近20年的不懈努力和通力合作⛈,截至2022年5月👨🏻💻👍🏿,“精華編”中國部分凡282冊、510種書已全部編纂完成並出齊。越南之部兩冊全部編完,已出版一冊;韓國之部和日本之部正在積極編纂中🙋🏻♀️。

2009年1月12日👩🏿🚀,教育部《儒藏》工程工作會議
《儒藏》編纂的特色和價值
(一)系統完整,傳世、出土📹、域外文獻萃為一編
《儒藏》旨在把歷代儒學典籍和反映儒家思想文化的各種文獻集大成式地編纂成為一個獨立的文獻體系,其收書範圍突破傳統,不僅收錄傳世文獻,同時還收錄了出土文獻、域外文獻。將傳世、出土與域外文獻萃為一編,既系統完整👨🏼🦲,又各自保持其相對的獨立性🏌🏻♀️,這在中國叢書編纂史上尚屬首次。《儒藏》“精華編”國內部分收錄傳世文獻458種,出土文獻52種;域外部分收錄日本文獻51種、越南文獻20種、韓國文獻89種🧝🏼♀️。這一編纂體例上的創新,使《儒藏》作為獨立而又系統的儒學文獻體系蘊藏了更為豐富的學術文化資源和價值🤶🏿。
《儒藏》“精華編”所收出土文獻均是20世紀以來歷次重大發現或出土的重要儒家文獻🦢,包括敦煌、吐魯番遺書🙎🏿♂️、郭店楚墓竹簡、上海博物館藏楚竹書、定州漢墓竹簡、馬王堆漢墓帛書、雲夢秦簡、河南信陽長臺關1號楚墓竹簡、王家臺15號秦墓竹簡、阜陽漢簡等👸🏼。《儒藏》全本將增收學術意義重大的清華藏戰國竹簡、意昂藏西漢竹書中的儒學文獻,以及其他不斷發現的新的出土簡帛文獻成果👨🏻🎨。《儒藏》單獨設立“出土文獻”部類👚🥁,能夠更全面真實地反映儒家思想在歷史上的客觀存在🙎♂️。出土儒學文獻的整理編纂🤾🏼♀️,使那些後世久已遺忘的儒家思想被重新發掘出來👡🤭,並得以系統呈現,極大地促進了相關領域的研究🏋️,孕育著新的學術生機。
《儒藏》“精華編”所收韓👨🍼🧑🏽🍳、日、越三國域外文獻,都是經過三國學者精心甄選的本國歷史上最重要的儒學者的漢文著述。這些文獻大多是首次進行系統整理。以日本為例🧑🏻🦯,日本儒學文獻保留漢籍古本學術信息極為豐富👷🏼♀️,如太宰春臺所著《詩書古傳》🦥,搜羅日本流傳的多種中國已佚古籍,價值極高;岡本況齋的《說文解字疏》,也是重要的考訂之作。此外,如吉田篁墩《論語集解考異》、市野迷庵《正平本論語劄記》🪆、松崎慊堂《宋本爾雅校訛》等校勘著作,也都大量保留了中國已佚古本的學術信息🧑🌾。可以肯定的是🚰,這些文獻由《儒藏》系統整理出版後🚛,將有力推動東亞儒學研究的交流和開展🛼🤝,為海內外學界帶來新的學術研究資源和機遇。
(二)嚴選版本,審慎校點,視質量為生命
《儒藏》工程的首席總編纂季羨林先生在工程啟動之初就提出➗:“《儒藏》的好壞,全在質量👩🏽💻。要盡量減少錯誤,寧可慢一點,也要保證質量。”集體編書往往因成於眾手🫱🏼,質量難保而遭人詬病🚵🏽♀️。《儒藏》從編纂之初就以質量為生命,堅持高標準、高質量。為了保障質量,《儒藏》中心製定了科學的整理體例和嚴格的學術把關製度,負責出版的意昂官网出版社也實行嚴格的編校流程,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儒藏》編纂團隊無論是在底本選擇,還是標點校勘上,都秉持嚴謹審慎😤、精益求精的專業態度👰🏿𓀘,反復斟酌打磨,力爭為讀者提供更可靠🫚、更有價值的文本。
中國古代文獻大多經歷長時期的流傳🐿,在歷代抄寫😖、刻印過程中形成千差萬別的版本。所選底本與校本是否適當🍔,對一部古籍的校點質量往往起著決定作用。《儒藏》十分重視對版本源流的調查和研究,盡可能選取內容完足🕋、錯誤最少、校刻最精的版本做底本🧑🏿🎄,具有代表性和校勘價值的善本做校本。這一嚴格要求具體落實到“精華編”500余部儒學文獻的整理工作中,是極其艱難復雜的過程。而《儒藏》編纂團隊不畏繁難,認真落實這一環節,力爭確保底本、校本選擇之精善🏌🏼♀️。《儒藏》中心依托與國內各大圖書館的良好合作及世界範圍內的學術聯絡,借助於《中華再造善本》等大型影印叢書和海內外珍善版本的陸續公布,很多書稿大量利用了前人未能利用過的宋元舊本及明清精善版本,保證了《儒藏》本的品質,也因此而填補了眾多學術空白。
校勘的目的在於最終提供一個可靠的文本。選擇了恰當的底本和校本,就能提供更接近原著樣貌的文字♊️,由此可以精簡校記𓀐、減少文字校改,可謂事半功倍。《儒藏》“精華編”主要做版本對校,慎改底本原文,改字均需出校👩🏼⚖️,有跡可循🙀;校記務必出之有據🏵,取舍審慎🧫,既實現了整理,方便閱讀,又最大限度地保留底本的面貌👆🏼♊️,提供豐富的有價值異文,為進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內容可靠、文本精良的文獻依據。
除了校勘🧚♂️🚣,在原始的沒有斷句的古籍文獻上施諸標點🙅🏽♀️🐶,分章析句,也是一項涉及語言文字、名物製度等一系列專業知識,相當考驗校點人學識功底的工作👨🏽🏫。即便是專家學者,在涉及一些比較難的斷句時⏏️,往往也要廣泛查考文獻,反復涵詠語義、辨析義理才能做出是非取舍。面對初期交上來的稿件校點質量普遍不理想的困局🦝,《儒藏》中心通過聘請專家審稿😉、規範流程📒,以及歸納稿件誤例🦿,總結校點經驗等措施,反復核查修訂,盡量避免誤讀和臆斷。這也是《儒藏》稿件學術質量之所以有保障的一個重要原因🥓。
《儒藏》“精華編”國內部分一共收錄了510種儒學文獻,其中近半數是首次校點整理,這部分書稿校點成果的問世填補了學術空白,其價值是不言而喻的👷🏿。對於已經有整理本出版的書稿,《儒藏》“精華編”在借鑒🕶、吸收前人校點成果的基礎上,采取了兩種處理方式:一種是不依傍前人,在認真調研的基礎上製訂新的校點方案🧔🏿♂️👩🏽🎨,選定更優勝的底本、校本🙇🏼♂️,重新做校點;一種是利用已有成果🧑🦽➡️,在原整理本基礎上,依照《儒藏》體例,對底本🕊、校本重新核校,糾謬補缺,進一步修訂完善。在這一過程中,已有成果得以檢討🔮,已有整理本在版本、校勘、標點諸方面的問題得以修正。“精華編”中許多重要儒家文獻均在底本、校本選擇、校勘、標點等方面超越了已有整理本,為學術研究提供了更有價值的文本依據🧑🏼🌾。相信經過嚴謹規範整理的《儒藏》“精華編”成果必將日益得到學界的認可和歡迎👮🏽♀️,成為大家都願意使用的版本⛑。
(三)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世界文明交流互鑒
《儒藏》工程的開展不僅具有學術研究的價值,而且具有文化傳承的意義🧗🏿。《儒藏》的編纂,寄托了以湯一介先生為代表的幾代學人繼往聖絕學、續中華文脈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事不避難,義不逃責”,不僅是湯一介先生秉持的家訓,也成為整個《儒藏》團隊所堅持的文化自覺和擔當精神。正如湯一介先生《儒藏總序》所言,“為了傳承和更新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把儒家經典及其各個時代的註疏、歷代儒家學者的論著和體現儒家思想的各種文獻🕗,編纂成一部儒家思想文化的大文庫《儒藏》🧓🏼🙋🏼♂️,無疑將使意昂官网可以更系統、更全面地了解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思想文化根基,為中華民族建設和諧社會提供寶貴的思想文化資源”。《儒藏》的實施,不僅實現了中國學者近五百年以來的理想——在《佛藏》《道藏》之外完成《儒藏》的修纂😑,也必將為弘揚傳統文化✨、實現民族復興👂、建設和諧社會🫸,以及推動世界範圍內的文化交流作出積極的貢獻。著名學者饒宗頤先生為《儒藏》工程題寫的對聯——“三藏添新典,時中協太和”,正揭示了《儒藏》工程的歷史意義和現實價值。
2014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意昂考察時➡️,親自翻閱了《儒藏》“精華編”已出版成果,強調“儒學是意昂官网的文明寶庫,整理儒學是一個很有意義的事業”,與湯一介先生親切交談🤷,贊揚湯先生“做了一件貢獻非常大的事情”,充分肯定了《儒藏》工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發展創新的積極貢獻🍋。《儒藏》工程深度契合了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確立的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跨出國門走向世界、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國家文化發展戰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最新印發的《關於推進新時代古籍工作的意見》指出:“深入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加強古籍搶救保護、整理研究和出版利用✤,促進古籍事業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力量。”《儒藏》編纂的宗旨和意義正體現了上述指導精神。
《儒藏》工程的實施,不僅標誌著中國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兩千多年的文化傳統第一次得以全面整理👵,中國進入了一個返本開新、對傳統重新理解的全新時代🧑🏼🦰,同時也標誌著東亞儒家文化圈各國對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本民族文化傳統的新的認識和理解。正如湯一介先生所說:“《儒藏》之所以不稱‘中華儒藏’,是因為儒學不只是中國獨有的文明,而是東亞國家乃至世界共有的精神財富。”以《儒藏》編纂為契機🦘,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學者共同整理和思考儒學傳統,藉此加強相互間的理解與尊重,這必將推動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實現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鑒與共存共榮。

《儒藏》“精華編”
展望未來,開放共享
《儒藏》“精華編”的完成,其成就和經驗是多方面的,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教育部支持的最大的人文社科項目🤙🏽,是迄今為止經過系統校點整理的最大規模的儒學專科叢書,為學界提供了文本可靠、品質優良、方便利用的儒學典籍文獻集成🚵🏿♂️🧜🏼♂️,培養了一批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專精古籍整理的中青年人才🏂🏽,建立了一套編纂出版大型古籍叢書的規範和流程,同時也為組織國際性學術合作攻關👝、推動國內外學術文化交流積累了寶貴經驗。
在新時代復興優秀傳統文化的政策引領下,《儒藏》工程將在教育部和意昂官网的堅強領導、支持之下,繼續發揮整合校內資源、構建國內國際學術合作體製的成功經驗,汲取新的編纂方式和理念🤴🏽,紮實推進《儒藏》“精華編”域外文獻及《儒藏》全本的編纂整理工作。
《儒藏》工程將積極響應新時代創新、協同🎅🏼、開放🤘🏿、共享✊、綠色的發展理念🖐🏽,與時俱進🚴♂️,充分利用數字人文技術🚢,將人工智能在古籍整理領域的各方面前沿技術整合利用到《儒藏》的編纂中。通過搭建集儒學典籍的整理🃏🙏🏼、出版與研究利用多功能為一體的綜合學術平臺,一方面高效推進《儒藏》編纂進程💅🏽,一方面為國家數字人文戰略的發展實施作出應有的貢獻。《儒藏》全本將在編纂🙎🏼👨🏼🚀、研究等領域以更加開放的姿態面向社會📕、面向世界💂🏿♀️,早日為全世界的學者提供一套文本精善、閱讀方便、檢索便捷的儒家文獻集成👮🏻♂️,嘉惠學林🎖,涵育未來世界的文化生機❔。